近代中國的三次留學熱潮,法國對中國影響最深遠
在中國的近代史上,曾出現三次留學海外的熱潮。培養(yǎng)了數萬名人才,這些人才對改變近代中國的落后狀態(tài)起到了巨大作用。
在中國的近代史上,曾出現三次留學海外的熱潮。培養(yǎng)了數萬名人才,這些人才對改變近代中國的落后狀態(tài)起到了巨大作用。
第一次出現在甲午戰(zhàn)爭之后,中國的戰(zhàn)敗使一些有識之士思考日本崛起的原因,他們認為日本派遣一些留學生到歐美去學習思想和技術是最主要原因。
清政府也想派遣留學生到日本去學習他們富國強兵發(fā)方法,再加上日本和中國距離較近、文字相似,交流也方便。1896年,清政府派出第一批13名留日學生后,赴日留學日漸成風。據統(tǒng)計,到1906年11月猛增至8000多人,很多是自費留學,學習內容大多是政治、軍事方面的課程。比如秋瑾、章太炎等就是這個時候到日本留學的。
1909年,出現了第二次留學海外的潮流,這次留學的地方是美國。
清政府正式決定接受美國所退部分“庚子賠款”作為派遣學生赴美的經費,1910年留美學生已有500多人,到辛亥革命前,增至650人。這次他們學習的是自然科學,抱的是實業(yè)救國的理想。這批留學生里面出現了很多著名學者和科學家。
比如竺可楨、茅以升、馬寅初、周培源等,他們成為各自領域的專家,為國家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五四運動”前后,中國近代史上又興起了第三次留學熱潮。
這次留學的國家是法國。法國當時是資產階級革命進行得非常徹底的國家,被譽為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搖籃。國內當時成立了“留法儉學會”,組織學生去法國留學。五四運動前,留法學生不足200人,1919—1920年間,增至近1600人。
這次留學有個特點,叫“勤工儉學”,主要是留學費用高昂,一般的家庭負擔不起。借助這種形式,一方面可以鍛煉自己,另一方面可以學到法國先進的自由民主的思想。
這次留學造就了一大批具有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先進分子,比如周恩來、蔡和森、鄧小平等,他們?yōu)橹袊锩凸伯a黨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這一次的影響也最為深遠,直接影響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革命的成功、新中國的成立。回顧這三次留學海外的熱潮,就是一部近代的仁人志士探求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奮斗史,也是近代中國從愚昧落后走向先進共和的發(fā)展史。
-
有疑問在線咨詢老師
咨詢時間:9:00-23:00
非咨詢時間也可留言 -
400-618-8866
請撥打電話咨詢咨詢時間:9:00-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