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寫作分為Issue和Argument。前者考察考生圍繞一個話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對該看法做出論證的能力;后者考察考生對某一段推理過程進行分析評價的能力。多年來,考生普遍認為Issue難度較大,為什么呢?
GRE寫作分為Issue和Argument。前者考察考生圍繞一個話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對該看法做出論證的能力;后者考察考生對某一段推理過程進行分析評價的能力。
多年來,考生普遍認為Issue難度較大,為什么呢?
其實,Issue出現(xiàn)難題的原因不外乎這三點:
1.審題。第一關就絆住了很多考生,不能透徹地理解所給論述在表達什么,何談根據(jù)該論述展開之后的寫作呢?
2. 立意。一篇Issue文章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論證是否深刻,而這又來自對主題的把握,即我們熟知的文章立意。
優(yōu)秀的文章需要準確把握Issue問題的核心、探索題目背后的假設、最終給出清晰有力的論述。而大多考生的文章,立意不高,受限于題目表象,未能挖掘出題目背后更為深刻的內涵。
3. 論證。論證環(huán)節(jié)存在兩個問題:
(1)論證整體無邏輯,各個分論點和論據(jù)陳述之間缺少緊密的邏輯聯(lián)系,使得文章無法形成一個閉合的論證關系;
(2)舉例論證。一方面,未能通過舉例論證支撐論述;另一方面,即使文中涉及例子,但是也未能將對例子的說明和預期論證效果結合起來,只是盲目陳列例子,而忽略了其最終目的:加強論證。
那么我們如何解決這三個問題呢?下面通過案例分析,為大家提供一個Issue復習和練習的切入點。
我們舉一篇比較有挑戰(zhàn)的Issue題目作為范例:
As we acquire more knowledge, things do not become more comprehensible, but more complex and mysterious.
Write a response in which you discuss the extent to which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statement and explain your reasoning for the position you take. In developing and supporting your position, you should consider ways in which the statement might or might not hold true and explain how these considerations shape your position.
第一步,關注Direction。
我們拿到一道Issue題目,審題時,需要首先關注direction的具體指令要求。一旦文章脫離direction要求,無論表達如何,也難道3分甚至3分以下的噩運。
本題Direction對應題目通常是“下定義”或“作判斷”,是在討論某一件事情的“是”與“非”,要求我們在文章中表明:我們多大程度上同意這種“判斷”或者“定義”,并且說明我們什么時候同意、什么時候反對。這種Direction對我們在行文的內容和立場上并無本質影響,我們可以同意、反對,有保留地同意、反對,這些立場都是可取的,只需要保證言之有物、自圓其說。
第二步,仔細審題,分析題目,列出提綱。
這一環(huán)節(jié)其實就是立意環(huán)節(jié),至關重要,直接決定了你的文章優(yōu)秀與否。
我們根據(jù)題目,來看兩個提綱示例:
【提綱一】
總立場:支持
分論點1:過多信息和知識會讓我們難以理解世界。緊張——認知能力下降;研究表明:接觸過多信息會導致IQ下降
分論點2:過多信息——分析問題,考慮的因素更多——問題更多方面暴露——事物變得復雜
分論點3:知道的越多,不代表知道的越好越深刻,反而會讓事物更神秘
結論:隨著人們獲取知識積累,世界并非變得更加容易理解,而是更為復雜和神秘
【分析】
這篇文章立論很明顯是局限于題目既定的框架,將題目涉及的三個方面,獨立開來加以分析和討論。如果表達完美、舉例貼切,最高4分。為什么得不到更高的分數(shù)呢?原因在于它只看到了題目的表象,而沒有深入分析“more comprehensible”和“more complex and more mysterious”之間的關系及其背后隱含的深刻內涵。
那么如何破題立意呢?
Comprehensible——可理解的
Complex——復雜的
Mysterious——神秘的
首先,復雜和可理解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事物是否能被理解和其復雜程度有關系么?顯然沒有。一個看似復雜的機器,實則是根據(jù)一個簡單基礎的原理制成;
而一個看似簡單的擺設,其背后卻也會蘊藏著相當復雜的原理。也就是說,我們獲取知識更多,更多相應的事物會被理解,我們分析事物的基礎也會更為復雜,但是事物本身并未因此變得復雜,只是我們的認知復雜化。
其次,comprehensible和mysterious有什么關系呢?
表面來看,兩個詞是含義相反的,但是深究就會發(fā)現(xiàn),二者對應的對象并不一致,更容易理解的是現(xiàn)有問題,而神秘是來自通過新知識產(chǎn)生的新問題。也就是二者深層的關系是:更多知識,會讓現(xiàn)有問題得到解決,變得更可理解,而同時會引發(fā)新問題,從而額讓事物或世界顯得神秘,但是隨著獲取知識越多,這些神秘問題也終將得到解決。
最后,如果深挖,就會發(fā)現(xiàn)這道題最終會探討到世界是否可知,而這是一個極富哲學色彩的爭議性話題,對此,只要表達清楚你自己的世界觀即可?梢哉J為世界可知;也可認為世界中總有一部分內容,的確不可知。只要自圓其說即可。
【升級版提綱1】
總立場:有保留地反對題目
分論點1:(同意)宇宙萬物往往比我們想象的復雜,我們也經(jīng)常遇到很多靠現(xiàn)有知識不能解決的問題。
分論點2:(反對)隨著知識積累,以前簡單的,現(xiàn)在變復雜,并不是事物本身在變復雜,而是說明我們的認知完善。
分論點3:(反對)理論而言,我們終將窮盡宇宙奧秘。而題目中觀點會讓我們陷入不可知論的泥潭。
【升級版提綱2】
總立場:部分支持,部分反對
分論點1:新知識解決了問題,從而世界comprehensible;另一方面,帶來了新問題,使得世界顯得復雜,但實際上,是我們分析看待世界的方式更加全面、復雜。
分論點2:新問題的出現(xiàn),并沒有讓世界變得complex和mysterious。理清楚complex和mysterious之間關系,復雜是本質,神秘是表象,神秘并非由于復雜,而是事物發(fā)展的本質規(guī)律。
分論點3:comprehensible和mysterious之間的辯證關系。一方面,二者研究對象不同;另一方面,二者所處時間維度不同
分論點4:長此以往,世界到底是comprehensible還是mysterious呢?隨著知識累積,原本不可知的也終會comprehensible,而因為發(fā)現(xiàn)事物更加complex而產(chǎn)生的mysterious,也終會隨著更多知識的累積,變得comprehensible,只是需要時間的累積,利用更新的知識終會在未來解決這些問題。
結論:更多知識揭露了世界的complexity,也讓其顯得mysterious;但是,隨著知識不斷積累,加上我們認為世界終究是可知的,最終,事物都將會變得更comprehensible。
綜上所述,我們在列提綱時,需要深入思考,而不是僅僅局限于題目給定的框架。要深入挖掘題目涉及到信息點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最終梳理出有深度的辯證思路。
第三步,根據(jù)提綱進行寫作,即論證環(huán)節(jié)。
這一過程中需要明確如何恰到好處的利用舉例來支撐文章。需要做到兩點:
(1)內容和推理一致。事例部分的主要內容展開要和所支撐部分的推理過程完全一致,如此,才可最大程度發(fā)揮其強有力的佐證效果;
(2)語言照應。對于說理部分出現(xiàn)的關鍵詞,在舉例時,重復關鍵詞,或者對關鍵詞進行同義改寫。一起來看下面的例子:
In order for any work of art—for example, a film, a novel, a poem, or a song—to have merit, it must be understandable to most people.
Write a response in which you discuss the extent to which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statement and explain your reasoning for the position you take. In developing and supporting your position, you should consider ways in which the statement might or might not hold true and explain how these considerations shape your position.
本題仍然是一道“是非類”指令題。
我們以一段分論點論述為例,分析什么樣的舉例論證才是具有說服力的。
“More importantly, the possession of merit does not necessarily require artwork to be intelligible. In fact, art’s merit is primarily embodied in the artist’s skill mastery, as well as by the representation of his/ her inner world. Such skills frequently remain exclusive to the artist due to its opaqueness; likewise, the artist's unique personal experience also alienates him/her from those who do not share similar stories. The artwork, therefore, is not always understandable to most people, but under no circumstance does this complexity hinder the artwork from achieving its intrinsic worth. Picasso's "Guernica'', one of many possible examples, sufficiently supports my claim. Prestigious for its adept expression of cubism and surrealism, as well as its vivid portrayal of the painter's mental agony and fury about violence, “Guernica" has achieved worldwide fame. However, the abstruseness of this work's expression precludes common appreciation; similarly, people with no experience under the devil’s trample fail to sympathize with the painter. Nevertheless, few dispute “Guernica's" arcane expression and theme, but applaud it as a highly meritorious masterpiece.
【分析】
本段有三層內容:
(1)第一句,中心句:想要獲得藝術價值,并不意味著必須使作品簡單易懂。
(2)In fact,...achieving its intrinsic worth.是對中心句的事理論證;
(3) Picasso's "Guernica'', >到結尾,是對中心句的舉例論證。其中,舉例論證緊密貼合了事理論證,增加了整個分論點的說服力。
1. 內容和推理一致
事理論證說了四層意思:
(1)藝術作品的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作品的技藝和作者內心世界的展現(xiàn)中
(2)作品的技藝通常高深難懂,普通人難以理解
(3)作品所體現(xiàn)的作者的內心世界也往往讓沒有經(jīng)歷的人不知所云
(4)這樣的作品往往讓普通人難以企及,但這并不阻礙其價值的實現(xiàn)
相對應地,舉例論證也圍繞這四層展開:
(1)畢加索的Guernica以其高超的立體主義和超現(xiàn)實主義,及畫家面對暴力的痛苦而憤怒的內心世界展現(xiàn)而聞名于世
(2)Guernica的技藝晦澀,普通人難以理解
(3)沒有經(jīng)歷過邪惡勢力折磨的人也很難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
(4)但人們對于其晦澀的手法和曲折的主題,并無爭議,反而將其奉為經(jīng)典
2. 語言照應
用詞上,事理論證中出現(xiàn)的關鍵詞,“opaqueness”,“understand”在舉例時進行了同義改寫,如“abstruseness”,“arcane”,及“sympathize with”,“common appreciation”等。
另外,事理論證中的邏輯連接詞but,likewise,也在舉例論證中通過however,similarity進行了呼應。其次,這樣的同義改寫除了讓二者在內容和邏輯上互相照應、相輔相成之外,也可以增加語言表達的多樣性。
通過上文分析,相信考生已經(jīng)可以得出結論,在今后的備考中,針對Issue板塊,我們要從審題、立意及論述三個方面入手,增強文章的邏輯性,使其成為一篇優(yōu)秀的Issue文章。
還想了解更多留學相關信息,你可以進入【新通教育天津官網(wǎng)】留學資訊一手掌握!
撥打400-618-8866或,得到新通留學顧問詳細的解答!
點擊 【錄取率測試】 免費評測,提前了解留學實力!
咨詢時間:0:00 ~ 24:00
非咨詢時間也可留言
咨詢時間:8:00 ~ 24:00
根據(jù)您提供的信息
新通留學專業(yè)顧問將為您制定專屬選校方案
請保持手機暢通,注意接聽來電
想要獲取更多考試培訓信息,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聯(lián)系到距離您最近的新通教育;
1、撥打新通教育咨詢熱線:400-618-8866;
2、點擊【立即咨詢】 ,我們會有課程老師為你解答考試難題;
3、完成以下表單,輕松預約,預約獲取定制學習方案的機會。
*溫馨提示:新通承諾絕不泄露您的個人信息
近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