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作為語言考試,分數反映大家的英語語言水平。但要說雅思的難度僅僅停留在“語言交流”的層面,寫作首先不答應。首先,雅思寫作的話題范圍涵蓋了教育、社會、科技、媒體等等,有的已經遠遠超出了“日常交流”范疇;
許多題目辯證性極強,不僅需要寫作者讀懂題目,還需要極強的思維能力去面對一個存在爭議的復雜話題;
有思路也遠遠不夠,還要用符合學術寫作的方式,講自己的思路合理布局,有效展開......所有這一切要求,僅靠隨意的一些拼湊、靈光乍現,肯定是不夠應付的。
我經常開玩笑,7分的寫作都是相似的,5分的寫作卻各有各的問題。
高分的寫作者一定是在以上提到的各個方面,有了一個綜合的優(yōu)秀發(fā)揮——很難出現一個思路特別好而語料極差的人,因為所有評分方面都是一個有機整體,而不是割裂來看。
低分的寫作者,其突出問題可能就不一樣了,雖然綜合來看一定都找得到弱點,但是往往會有突出項,比如句型多樣性,比如語法,比如邏輯。
在談語言之前首先要幫大家解決的是邏輯上的問題。邏輯有如骨架,撐起一副合理的軀干;否則再好的語言也會發(fā)生方向性失誤。
首先是,【審題中的邏輯】
拿|“同不同意類”話題舉個例子,雅思寫作中經典的 agree/disagree 題干中,往往就藏著一些因果邏輯,許多同學都只關注到了結論的那一句statement,卻忽視了前面的assumption,在論述的時候,就會把自己局限住。
比如我們來看7月25日的雅思考題
Some people argue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not pay for money for international aid when there are some disadvantaged people (homeless, unemployed) at home.
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拿到這個題目,不關注題目中邏輯的同學,會急著去給一個立場,比如不同意;
然后在論述的時候往“人為什么要幫助別的國家的人”這個方向去動腦筋。
如若這樣的話,其實題目中另外一半就完全被忽略了,也就是“國內就有這么多需要幫助的人”這個事實。如果完全不理會這個事實,僅僅只是論述“人為什么要幫助其他國家的人”,就沒有很好的考慮到為什么有人會產生題目中的觀點,他們的assumption是什么,這種assumption是否正確,從而落入一種“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的局面。
所以從審題的時候,我們可以有四個步驟:
1. 關注題目中的邏輯關系(因果、目的...)
2. 評估題目中的 assumption 是否正確
3. 評估題目中的結論是否正確
4. 形成全文段落布局(立場+主體段的關系)
按照這個步驟走下來,我們很自然的,會先用一個段落去承認題目中assumption的正確性——國內的確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政府也應該優(yōu)先幫助他們;
接下來一段再反駁結論——然而,這不意味著政府不應該為其他國家提供國際援助,有一些國家無力解決自己的問題......
所謂“思辨”,就在這里體現出來了。
并不是機械的告訴自己,寫寫對方的好,再寫寫自己的好。
而是真正深入題目,在考慮對方得出結論的預設前提,評估到底是這個預設出了問題,還是結論出了問題。